通常告别仪式分为家祭(家奠)和公祭(公奠)。家祭与公祭的区别在哪里?家祭的流程是怎样的?祭拜的顺序如何安排?哪些成员需要参加家祭?参加家祭的着装有何限制和特别禁忌?让济南陵园网来解答这些问题!
家祭/家奠的含义是什么?家祭与公祭的区别在哪里?哪些成员可以参与?

家奠通常被称为家祭,是指在告别仪式中,家属和亲戚聚集在一起祭拜的环节。家祭与公祭(公奠)的区别在于,家祭的参与者通常是与逝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属,以及内外姓亲戚。而公祭则是由朋友、企业、公司行号、社会团体、政府机关、各种组织等与逝者没有血缘关系但有社会联系的人员参与祭拜。
家祭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?
在家祭开始之前,还有一些仪式需要完成,但这些仪式的具体顺序因家庭和礼仪公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不过,大致上会按照以下流程进行:
1. 将逝者的牌位和遗体移到会场:
在告别仪式当天,家属需要前往灵堂,将逝者的牌位移到告别仪式的现场。工作人员也会将逝者的遗体移到告别仪式的会场。
2. 诵经和遗体入棺:
确认逝者的牌位和遗体到达后,家属会先进行诵经法事。同时,礼仪人员会在会场后方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棺木中。
3. 辞生和放手尾:
在正式进入家祭之前,家属会先进行“辞生”和“放手尾”的仪式。“辞生”仪式意味着请逝者享用最后一餐,通常由宗教师为逝者夹取饭菜。“放手尾”则是放手尾钱,这个习俗象征着逝者将财富传承给子孙。
家祭的祭拜顺序和流程是什么?姻亲参加家祭还是公祭?

家祭的流程由告别仪式司仪全程掌控。司仪会根据祭拜者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来安排祭拜的顺序。家属按照司仪的指示,依次到台前向逝者鞠躬或叩跪。同时,司仪也会念祭文来引导家属释放情绪。每个司仪安排的顺序略有不同,但大致上会按照以下顺序进行:
1. 直系亲属(子女、孙子女等。若祭拜者为晚辈,行三跪九叩之礼。)
2. 旁系亲属(侄子女、外甥子女等。若祭拜者为晚辈,行一跪三叩之礼。)
3. 姻亲(没有血缘关系,但因婚姻产生联系的亲戚。)
若祭拜者为同辈或长辈该如何处理?
若祭拜者为同辈,持香进行三拜即可;如果祭拜者是长辈,则在座位上全程观礼。
祭文是什么?
祭文(又称追思文)是家属用来表达哀悼之意的殡葬文书,内容主要是追怀和感念逝去的家人。传统的祭文多用文言文撰写,近代的追思文可以用白话文撰写。祭文可以看作是给家人的一封信。家属可以选择自己撰写祭文,但如果担心文笔不好,也可以选择由司仪协助文字编排。
家属参加家祭要穿什么?
建议参加家祭时,家属可以选择穿着舒适的黑色、灰色、白色等素色的衣裤和鞋子。如果希望更正式一些,可以穿着深色西装或套装。
公祭一定要举办吗?只办家祭不公祭也可以吗?
公祭一定要举办吗?只办家祭不可以吗?其实没有硬性规定,公祭、家祭都是追思仪式,重点在于家属和亲朋好友能够表达哀思、送别亲人。
公祭较为正式,多由单位、社会团体或朋友共同举行,适合生前人脉广、社会职务高的人;能让外界前来致意,也具有公开追思的意义。
家祭则由家属自行安排,规模较小、气氛较温馨,有些家庭希望低调、不惊动外人,或希望用较简单、温柔的方式告别,就会选择只办家祭。
如果没有特别的宗教或族群传统要求,其实只办家祭完全没问题,很多人也改采小型告别或追思会。
家祭现场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?

1. 家人的眼泪不要滴到逝者身上
有一说,如果家属的眼泪不小心滴到逝者身上,会让逝者走得不安心。不过如果不小心,眼泪真的滴到逝者身上或棺木上,不需要过于紧张,只要请礼仪人员协助整理即可。
2. 离开时不说不“再见”、“再会”
不能说“再见”或“再会”是因为这种悲伤的场合没有人希望再来一次。离开会场时可以挥手致意,或改说“平安”、“谢谢”来代替。特别是很多长辈很忌讳这件事,所以要注意不要不小心脱口说出“再见”让对方耿耿于怀。
3. 仪式进行中不要大声喧哗、交谈、嬉闹
在家祭现场,大家都非常不舍和悲痛,若参加家祭还跟旁人打闹、嬉笑,不仅不尊重逝者和家属,对来参加仪式的人也非常无礼。若亲戚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不参与诵经仪式,也须注意避免在旁干扰到参与仪式的家人。遇到熟识的亲友,可以微笑点头致意,若要寒暄也请小声说话,以免影响其他人。
收藏本站





